叶燕萍:努力 让人生更有戏
详细介绍
我1999年毕业,在北苑小学待了14年,后来到站前小学当了5年副校长,再到上浮桥小学当了2年校长,又去了金师附小,然后在白龙桥小学当了2年校长,2023年到了东市街小学。有农村学校也有城区学校,有名校也有相对小规模的学校,不同的学校遇到的家长、学生群体都会不一样,所以6所学校的工作经历给我的管理理念、能力和水平提升都带来很多启示和启迪,我也很感谢有这样的经历。
记者:您去年到东市街小学刚好赶上民转公,原先的求是学校合并进来了,目前学校整体的生源和管理运行情况怎么样?
叶燕萍:求是学校成为东市街小学教育集团的一个校区后,实行一套班子、一个考核、一个财务的管理模式,所以民转公还是非常彻底的。目前求是校区有977名学生,大部分是随迁子女,这些孩子现在和公办学校的学生享受一样的待遇。民转公不仅减轻了家长的经济压力,在学校管理和监管上也会更规范。同时,在师资培养和业务能力提升方面,我们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办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让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民转公达到了这样的效果。现在还处在过渡期,工作做法和思维转变还需要一定时间。毕竟求是学校创建才7年,文化的积淀、内涵的发展还不能马上和本部同步,所以在一些工作布置上还是采取不同方式,不搞“一刀切”。
记者:还是会根据实际实施差异化发展。你们学校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周边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你们是怎样把这些资源融入教学中的?
叶燕萍:东市街小学新校区2017年正式投入使用,由原东市街小学、胜利小学和上浮桥小学合并而成。我们学校周边有40多家文化单位,学校的办学理念“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是陶行知提出来的,对我们学校来说非常合适。
我们周边有婺剧院、艺术学校、剪纸博物馆,所以打造婺剧和剪纸特色也是充分利用资源。比如侍王府,已经成为我们学校的一个研学基地。周边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是很多学校无法比拟的,我也觉得非常自豪。
我还对学校的四幢楼分别命名,从学校的14个曾用名中挑选了3个,分别命名萃英楼、正谊楼、塔下楼。还有一个英士楼,取这个名称是因为民国时期浙江只有2所重点大学,一所是浙江大学,另一所就是英士大学,旧址就在我们学校边上,虽然现在已经找不到痕迹了,但我们用这种形式记录这段文化往事,我觉得很有意义。
叶燕萍:是的。爱国爱校爱家是对孩子思想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我们学校以“德学健艺行”为育人目标,告诉孩子们应该成为怎样的人;我们把萃英、正谊、将军、胜利等学校在百年历史中曾经用过的校名嵌进石块,变成印章,让孩子知道我们从哪里来,通过这些细微的举措,让孩子们浸润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我也计划让每位班主任把学校的历史讲给学生听,也带着学生们走一走。这学期的新生家长会上,我就把学校的历史讲给家长听,讲好学校历史、学校文化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事。
因为是多所学校合并而成,我们也是不断用文化来浸润我们的老师,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校训“尚文尚武兼爱兼容”,校风“共融共学共进”都是根据学校的实际精准提炼出来的。很多时候物理性的组合是很简单的,但是把这些物理性的东西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真正从内心去认可,是需要通过大量的活动、文化浸润和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才能达到的。
记者:所以学校也一直在做“融”的文章。您对“努力,让人生更有戏”是怎么理解的?
叶燕萍:婺剧是我们学校的一个鲜明特色,“努力,让人生更有戏”,我觉得提炼得非常好,给人蓬勃向上的感觉。有戏的人生需要每一个人自己去解读、去努力,我觉得能够把自己的爱好、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对任何一份工作都认真负责,就是有戏的人生,但前提是你要努力,只有努力才能有戏,只要努力就能有戏。
叶燕萍:有婺剧基础的孩子几乎没有。上学期我向全部家长和学生发出召集令,愿意加入的就报名,之后就让音乐老师和婺剧院的老师当评委,学生到舞台上展示他们最擅长的,可以唱,可以演,也可以跳,从中挑选出合适的苗子吸收到“阿婺”剧社进行培养。其实在召集令发出之前,我还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们知道婺剧到底是什么。我让“阿婺”剧社的演员在操场上表演,也分批安排学生到报告厅看婺剧表演,因为只有对某个东西了解了,才有可能去喜欢、去热爱。
记者:没有基础,练起来会非常辛苦,有没有孩子觉得很苦,或者家长觉得孩子太累要求退出的?
叶燕萍:基本没有。我们挑选苗子的时候第一关就看是否喜欢。剧团的孩子真的印证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年暑假,学生连着20多天都在学校练功,外面邀请的专家以技术指导为主,老师做好管理和监督,再加上家长的配合,才有可能出成果。上学期我们学校的倪楼昊同学以优异成绩被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录取,他也是进入社团后开始学习婺剧,最开始父母也没想过让他走这条路,后来参加比赛多了,孩子自己喜欢,又刻苦,父母觉得孩子在这方面也是值得培养的,就花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婺剧学习上,他的人生道路就比一般孩子有了更多可能性。
记者:这几年区教育局、区婺剧促进会、各个学校等都在大力普及婺剧,纷纷开展婺剧进校园活动,各类婺剧比赛也受到了更多关注,您觉得有压力吗?会不会担心被其他学校赶上?
叶燕萍:对我们来讲,可能暂时会失去一定的优势,但我觉得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一花独放不是春,我们走得早一点,步子快一点,后面的跟上,大家形成这么一种环境和氛围,这才是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所在。
记者:大家一起好,才是真的好。东市街小学也是国家级的书香校园,在抓学生阅读方面,学校有没有一些好的活动或举措让孩子们爱上阅读?
叶燕萍:阅读很重要,但真的把阅读推得很深是一件很难的事,但再难我们也要去做。学校一直都在做分层级的阅读书目推荐,对一些必读书,我们也会进行简单测评。我们学校和金华市少儿图书馆是进行合作的,有一套参照市图书馆的借阅系统,各个班里也有自己的图书角,我们还定期举办跳蚤市场、图书漂流等活动。上个学期暑假过后,我们又一批学生照片上墙,就是他们和书本的合影,也是一种鼓励。
在家长会上,我也分享了我的观点,小学生的阅读还是以量为主,一开始就要求孩子一定要精读,要了解书中深刻的内涵,可能会打击孩子阅读的积极性。阅读和吃菜是一个道理,要允许孩子先吃喜欢的,强迫他们吃不喜欢的,很可能他一盘菜都不吃了。有家长说他给孩子买了一本书,孩子没看就不买了,我说这不对,有时候浪费也是需要的。另外,我认为家里的阅读氛围营造很重要,书本整整齐齐摆在书架上是好事,但沙发上、茶几上、床头甚至餐桌边也都可以摆书,坐在那里可能不经意拿起一本就看了,要让孩子感到目之所及都是书。我们学校过道上有好几个图书角,有时候上课铃声一响,学生来不及放回去,这没有关系,书少了、书破了、放歪了都没有关系,关键是学生在看。
记者:我听说您在办公室放了一些奖品用来奖励学生,这应该是您拉近与学生之间距离的一种方式。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您通过哪些举措来走近学生、了解学生?
叶燕萍:有时候我会到班里叫几个学生一起到操场绕两圈了解一下情况,高年级的学生还是很有想法的。上学期,我面向所有学生做了一个调查,收集了1200多条对学校的意见建议。很多学生提得很实在,比如老师拖堂、饭菜问题等,我们都有认真去落实。有些孩子建议学校挖个池塘养小鱼,或者建个小型动物园,因为条件限制,这些意见建议我们暂时没办法落实,但我也在校园角角落落观察,或许有些地方能养几只小鸡、小兔子。前几天我还在考虑要在学校某个角落垒四五个灶台,每个学期让学生们体验一次,烧几个菜,很多事情体验过了才会记忆深刻,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另外,我也通过“五芳豆”发放,就是学生表现好可以获得积分换奖励的形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我设置了几项和我相关的奖励,如和校长一起吃饭,和校长一起看电影,得到校长的亲笔签名等。虽然校长只是学校老师分工当中的一个工种而已,但学生可能觉得校长是校园里很严厉,很值得敬畏的一个人。很多的孩子,至少我的学习经历当中,是从没有走进过校长办公室的。我设置这些奖励,也是鼓励、锻炼孩子。因为学生拿着卡和我来说这件事情,他肯定要有一个心理建设的过程,想好怎么和我开口,这就是一种锻炼。同时我和他们的沟通,也是我收集信息的一个渠道。
这学期,我们“五芳馆”的布展也由原先的班级轮流换成“招投标”,感兴趣的学生可以一个人或两个人一起布展,展示自己的书画、手工艺品等。其实作品好坏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们愿意自己动手、动脑。
记者:刚才我也看到了五芳馆的布展,孩子们的能力有时真的超乎我们想象,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到了鼓励,拥有了自信,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叶燕萍:是的,其实我自己深有感触。我四年级前其实对作文没什么感觉,四年级时写了一篇还不错的作文,语文老师就在课堂上读了,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作文是可以拿来被老师读的,当时还奖励了一个三角板,我至今都记得那种激动的心情。以后每一次写作,我都想着要去细细推敲。初一,我写的《我的家乡》被老师打了满分,这两次经历成了我写作生涯的重要转折点,至今我都还记得这两位老师。
叶燕萍:其实还是精神奖励更大。学校的物质奖励基本家里都有,但是如果奖励学生当一次升旗手,这个荣誉可能一辈子都会记得。
叶燕萍:我觉得可能是坚韧的意志。我们总是期望孩子们定下一个目标后能够坚持到底。但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放弃了,这个过程中,家长也在放弃。所以我也会和家长讲,我们要陪着孩子一起坚持。看到孩子累家长就心疼了,就不学了,这很可惜。另一方面,可能锤炼意志力的机会也少了。为什么一些学体育的孩子会更阳光更坚韧?因为他们每天都在练习,对“持之以恒”会更有认识和体会。
记者:所以你觉得体育重要,并不是为了在比赛中能拿一个好的名次,也不仅仅在于强身健体,最看重的是体育精神,是孩子们在运动中形成的坚持和坚韧的品格。
叶燕萍:是的。我有时候也要求体育老师把训练的情况在教师群里发一发,也是为了让其他老师感受到体育组的精气神,面对其他的学科比赛,我们的各科任课老师是不是也要拿出负责任的态度?这也是一种互相影响。比如老教师,有些比赛因为年龄的限制不能参加,但他们也需要焕发第二春,而且他们在班级管理、年轻教师培养等方面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所以,去年通过全体教师推选,几位老师在台上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效果很好。
记者:榜样的力量其实是双向的,对年轻老师来说是学习的目标,对榜样老师来说,自己的努力被看见是很自豪的,也会激励自己做得更好。
叶燕萍:是的。人都有被认同的需求。其实这么多年做了什么,也正好借这样的机会进行一个梳理,尽管需要额外花费时间和精力,但被推荐的老师都是很高兴去准备的。第二批我还会继续推。